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職業院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生產一線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光榮使命,必須抓好關鍵環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自覺弘揚工匠精神,堅定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優勢在于強化實踐引領,職業院校要抓好學生實習實訓的黃金檔期,通過聯合校企合作單位,在學生認識實習、頂崗實習等環節,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專業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進行工匠精神的教學內容設計,企業要為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選配好師傅,從企業的視角為學生上好工匠精神教育課。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寒暑假組織學生開展“三走進”“三下鄉”活動,讓學生走進企業、走進生產一線,近距離感受工匠精神,增強弘揚工匠精神的自覺性、主動性。
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網絡聯系更加緊密。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網絡宣傳陣地的重要作用,用好新媒體新技術,將工匠精神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更加生動、更加鮮活的宣傳展示。如通過打造學校、二級學院新媒體矩陣平臺,形成宣傳合力;依托優秀校友資源,打造校友談工匠精神特色欄目,用校友的成長故事和優秀事跡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加強專業學習和實踐訓練,練就扎實的專業技能,為實現人生價值、報效國家、奉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